熱電聯産21世紀初期20年是我國進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曆史時期。"十五"時期的五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能源,特别是電力供應雖然十分緊張,但電力建設規模之大,速度之快,是世界罕見的。其中2006年一年就新增裝機1億KW,為世界電力建設史上所未有。
在相當長時期内,我國電力市場需求将維持十分旺盛的态勢。初步預測"十一五"期間,全社會需電量增長平均将達7.8%,發電裝機容量增長速度可望達到10.6%。到2010年,預計全國發電裝機将達8.5億kw左右,而全社會用電是在3.6萬億kwh以上,屆時發電設備綜合利用小時可降到4300小時左右,标志着電力供應總能力與總需求在宏觀上進入平衡狀态,為電力的穩定可靠供應奠定了基礎。
由此可見,我國電力建設将是任重道遠。預測從現在到2020年15年期間,平均每年要新增裝機容量在4500-4700萬kw,加上小機組和超期服役機組的更新改造,平均每年建設規模将達5000萬kw以上。初步測算到2020年全國需要發電裝機容量在12億kw以上,電量在5.6萬億kwhc上;相應需要發電用煤18億噸,天然氣400億立方米;同時電力建設與生産對環境的影響也十分嚴峻,預測屆時火電CO2排量達46億噸,SO2達3000萬噸;對環境造成巨大壓力,治理的任務十分繁重。
電力的這種巨大需求,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所決定的,是經濟發展本身規律的必然,也是建設能源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需要。主要發達國家在重化工時期,都以大量生産、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物為特征的。在上世紀100年裡,擁有世界人口15%的發達國家,先後完成了工業化,但消耗了世界60%的自然資源,尤其是能源資源。我國現階段也進入重化工階段,然而卻已不具備這種發展模式的條件。現在中央及時提出立足于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及其能源體系,就顯得尤為及時與重要。
在能源系統中,調整一、二次能源結構,将一次能源轉化為電力的二次能源的比重越大,其能源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也即電氣化程度的高低是能源利用效率高低的一個重要标志。據世界銀行對人均GDP大于400美元84個國家的統計分析,用電占到能源總量消費35%的國家,其每一美元的GDP産值消耗為0.5-1kg标煤,而用電量隻為18%的國家,其産值能耗為2kg标煤。而在發電系統中,熱電聯産(包括熱、電、冷聯産)是在目前已商業化的,可大規模實現能源轉換的技術中轉換效率最高的,将熱能、電能聯合生産,溫度對口、梯級利用,得當分配,各取所需,是科學用能的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術發展和天然氣的廣泛使用,天然氣供應管網的發達和電力網的高度發展,以及新能源發電的興起與推廣,使得以"效益規模"為法則的分布式發電系統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逐漸将形成為"能效優先"原則上的一種重要發電供能形式。
在我國電力發展中,對于熱電聯産一直是高度重視的。自1952年我國第一台2.5萬kw高溫高壓熱電廠投運至今五十多年來,熱電聯産得到了很大發展。到2004年全國單機6000kw及以上熱電聯産機組容量已達到4813萬kw,占火電裝機總容量的14.6%,從1990年以來平均每年新增熱電聯産容量280萬kw左右,年均增長速度達11.9%,比火電裝機的增長速度9.8%高2個百分點多。熱電聯産有力的促進了發電能效的水平的提高,節約了能源。根據日本海外電力調查會2004年海外電氣事業統計顯示,中國2002年電廠的熱效率為40.36%,僅低于日本的41%,遠高于美國的33.1%,這得益于熱電聯産機組的貢獻。如果沒有熱電聯産,按照凝汽發電計算,2002年我國電廠的發電煤耗為356克标煤,比先進國家的煤耗約高出60克标煤左右,其相應的熱效率隻有34.5%。然後,把我國熱電聯産機組中供熱部分的熱能利用計算進去,電廠整體的能源轉換效率就達40%以上。初步測算,熱電聯産與純凝汽相比,在我國每年節約的能源在3000萬噸标煤以上,相應也減少了CO2和SO2等排放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若采用小鍋爐供應同等熱量,熱電聯産節約的煤炭達到4500萬噸上。總之我國重視發展熱電聯産在提高能效、節約能源和減輕環境污染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本世紀初,分布式供電系統在我國廣泛應用引起重視,随着我國天然氣在能源利用中比重的不斷增加和天然氣管網的建設,以及規劃了不少的引進LNG項目,還有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源發電的興起,使容量在數千瓦到5萬千瓦的分散在重要用戶附近,向一定區域供應電力、熱力和冷源的分布式供電系統也逐漸的增加。一批燃氣-蒸汽,熱、電、冷聯産的機組開始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出現。到2004年,在上海已建成8項6528kw,連同計劃建設的共13項16808kw;北京市已建3項5467kw,連同拟建的共14項66285kw,還有廣州2項1847kw,連同拟建共11項67257kw等等。上海市、北京市還組織力量制訂了"上海市燃氣空調、分布式燃氣熱電聯産系統發展規劃"及編制了"建築物分布式供能系統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分布式能源系統工程技術規程"。北京市也組織起草相關文件,組織對分布式發電接入電力系統的技術規定的研究,編制了《北京市燃氣冷熱電聯供分布式能源系統技術要點》(讨論稿),為分布式供電系統順利健康發展準備了條件。最近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通過《河南省節約能源條例》,明确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編制城市供熱規劃,推廣熱電聯産和集中供熱,提高熱電機組利用率;發展熱能梯級利用技術、熱電冷聯産技術、熱電煤三聯供技術、分布式能源技術,提高熱源綜合利用率。
我國能源工業"以煤為基礎,以電力為中心",這一基本方針,是符合我國能源資源特點的。在這一基本格局下,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設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及其能源體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首先,電力工業要進一步加快發展,提高一次能源轉化為電力的比重,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電氣化的程度。1990年我國煤炭消耗中用于發電的隻占25%,而到目前已達50%左右,但較之發達國家的80-90%仍有較大的差距;電力在終端能源中的比重,也從1990年的9%左右,上升為2005年的13.7%左右,但與先進國家的17-20%同樣有相當的差距。這些都标志着我國的電力還要有大的發展,以進一步優化能源總體的配置與結構。
其次是要不斷提高一、二次能源轉換時的效率,包括能源生産、運輸、轉換的效率。在這方面包括了改革煤電建設體制,推進煤電一體化開發方針,實行煤、電、氣聯營等等;也包括了繼續實行大電站、大機組、高參數的技術路線,采用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及循環硫化床技術,整體煤氣化發電技術等等,進一步發揮工業化時期的規模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30萬kw及以上的大型發電機組在火電中的比重。
第三,按照"科學用能"的原理和"效益規模"的原則調整結構。
根據能源梯級利用,清潔利用,資源循環利用原理,在有條件的地方,都要積極發展熱電聯産,熱、電、冷、氣多聯産,支持以效益為中心的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實現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目前,我國熱電聯産容量隻占火電容量的15%左右。我國北方城市中集中供熱普及率約30%,熱電聯産在集中供熱中隻占26%左右的熱水采暖,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到2003年還要52.74萬台,125.4萬MW燃煤供熱小鍋爐,接近電站鍋爐容量的2倍,這種狀況應當盡快改變,這是提高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節約能源最有效的途徑。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北方采暖地區大中型城市建築集中供熱普及率平均應達到50%,而其中熱電聯産比重由現在的20%提高到50%;對于南方非采暖地區,鼓勵因地制宜發展熱電聯産,在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工業生産及生活用熱的60%由熱電聯産提供。按這規劃"十一五"期間,北方采暖地區新增熱電聯産機組約4500萬kw,南方非采暖地區新增工業熱電聯産機組約800萬kw。推進熱電聯産必須在能源立法上予以保證,政策上予以支持。對于我國來說當前重要的是認真貫徹2000年原國家計委與四部委聯合頒發的"關于發展熱電聯産的規定"和2004年國務院轉發國家發改委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以及2005年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可再生能源法"等。熱電聯産作為國家節能專項規劃的重點領域和重點工程,要積極支持煤、氣以及利用餘熱、餘氣、城市垃圾、煤矸石、生物質能等可燃料的熱電聯産,在項目審批立項上應予優先考慮;在熱電廠的運行上,應根據熱負荷的需要,确定其最佳運行方式;電網企業對于符合于入網标準的電力要接收上網,優先收購,上網電價熱價,要按照市場規律,并根據熱電廠的實際建設運行特點,實行政府指導價。總之,對熱電聯産要從項目确定到運行方式以及上網銷售,價格确定,稅收政策等都應當認真執行國家已有的法規政策;對尚不完善的要逐步補充完善,以真正起到支持和促進熱電聯産的發展。
熱電聯産要以熱定電,這是電廠規模和機型選擇的基本原則,根據熱負荷大小和供熱量的多少,熱電聯産機組應當實行大、中、小并舉,在大城市熱負荷量大且集中的地方,支持上20萬、30萬kw的大型供熱機組,在城市供熱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對于熱負荷小和以生物質能、太陽能、垃圾等為燃料的熱電聯産,就可以是幾萬千瓦到幾百千瓦的小機組,這些機組雖小,但由于是熱電聯産其效率往往比30萬、60萬kw的凝汽式機組的效率還高。
另外,為了促進熱電聯産發展,并使能源得到高效利用,還要積極推進供熱體制的改革,引入市場機制,實行用熱商品化、貨币化,誰采暖、誰交錢,用多少熱,交多少錢,這也有利于樹立節能意識。但同時要提供調節手段,使熱力系統設計便于使用者根據其需求進行溫度控制調節和計量核算。
要積極支持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分布式能源發電是以"效益規模"為法則的第二代能源系統,它是工業文明時期以"規模效益"為法則的第一代能源系統的發展與補充,特别是以天然氣為燃料的分布式發電,實行熱電冷聯産,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轉換效率與減少能源輸送損失。針對我國天然氣供應不足,天然氣對于發電來說,重點要轉到分布式發電系統,而不宜多用于大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為了促進分布式供電系統的發展,需要遵循"認真研究,積極試點,統一規劃,有序推進"的原則。首先是要做好統一規劃。将分布式供電系統規劃納入統一的電力規劃和城鎮化發展規劃中,并與新能源發電規劃及配電網規劃和天然氣管網等規劃統籌安排,協調發展;二是規範分布式供電系統接入電網的原則與技術條件。電網對于符合于上網條件的分布式供電系統,應當允許其及時接入系統,并提供相應的配電裝備。對于分布式系統多餘的上網電能要優先吸取;三是分布式供電系統的電價由政府相關部門核定,并按照電源與電網互惠互利和能效優先的原則确定上網與下網的電價。四是要重視分布式供電系統中的動力和能源轉換設備的開發與國産化供應,以适應分布式供電系統的發展的需要和盡可能的降低其造價成本。這些都是保證我國分布式供電系統順利健康發展所應予考慮與重視的。
雖然在相當長的時間内,分布式供電系統還難以成為我國主要供電、供熱形式,但可以預見,随着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的迅速推進和作為城鎮主體形态的城市群空間格局的形成,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思想深入人心和全面落實,分布式供電系統将會迅速發展,且會在上海、北京等沿海及内地的大城市群中首先興起。現在,上海規劃到2010年前建成100項容量為150萬kw的分布式熱電聯産系統的示範工程,到2020年在2010年基礎上再翻一備達到300萬kw,北京等城市也在做這方面的規劃。
分布式供電系統在我國剛剛起步,處于積極推進試點,總結經驗的階段,雖屬新事物,但在一些工程中已經發揮出經濟效益,顯示其生命力。對此,作為電網,要支持,并本着互惠互利、确保安全的原則,在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共同目标下,建立與完善相應的技術規定和管理方式,讓分布式供電系統為提高我國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供電,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文章來自:http://www.ytebara.com.cn/index.php?catid=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