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4年之後,幾乎所有的中國主流空調品牌,都推出了智能化産品,已經或即将發布智能化戰略。無論是IT軟硬件技術創新、互聯網平台發展、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空調企業的IT化努力,都在證明"智能觸雲"潮流已經勢不可擋。在一切逐漸清晰但又不夠明朗的時候,各空調企業的"智能觸雲"解決方案孰優孰劣,自然難分高下。不過,從功能實用的角度,隻要這個創新融合有利于提升顧客體驗,都是有價值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姿态來欣賞各家企業的解決方案,将更有利于整個行業的進步。
毫無疑問,以大數據、雲技術、互聯網平台為特征的信息産業,正在深刻地影響着包括空調産業在内的制造工業轉型升級。移動通訊産品(手機)、電視産品(智能電視)是率先實施智能觸雲戰略的産業,空調産業緊随其後。不管是産品的智能化,還是服務内容的智能化,它們的核心思想都是為了更好地提升顧客體驗。那麼,空調企業們在實施"智能觸雲"戰略時,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考慮呢?
首先,要分清工具和根本,抓住關鍵點。過去,工業和信息是原本不搭界的兩個産業;現在,工業和信息既是可以區分的兩個産業,也是兩個密不可分、相互融合的産業。空調企業紛紛擁抱信息化浪潮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清楚,信息化隻是促推企業騰飛的工具,做好制造工業才是自己的根本。所以,盡管今天的信息化浪潮洶湧澎湃,空調企業在提升智慧化能力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紮紮實實地把産品做好是關鍵,制冷制熱和适合的濕度及潔淨度,依然是顧客最關心的。這一點,掀起全球空調産業第三次革命的志高空調顯得相當冷靜,一方面把握住了大趨勢,成為了潮流的引領者;另一方面,則從公司發展戰略的需要導入了精益制造,造出最好的産品,不斷提升現代制造水平,讓信息化浪潮不至于失去母體依托。
其次,智能産品是基礎,産業智能化更重要。當前,仍然有一部分人以孤島式思想看待當今的智能空調産品。實際上,今天的智能化已經不是過去的産品功能自動化(其操作系統一旦設定,就不可能升級優化),它是包括産品在内的全産業鍊的智能化,産品和産業價值鍊的智慧水平大幅提升。有業内專家認為,空調産業一直被視為傳統制造業,空調産品的創新也是以廠家技術研發部門的預測,再結合有限的市場調研資訊,圍繞産品功能、性能和外觀而展開。空調産品的曆次更新換代,都是處于封閉式或半開放式的環境中。現在,"上遊供應商、品牌制造廠家、銷售商、物流商(倉儲及運輸)、服務商和消費者"之間,不再像以往那樣泾渭分明,整個産業鍊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息不對稱和信息不交互的孤島不再存在,一切都将圍繞顧客最佳體驗而生。
其三,徹底告别廠家主導思維,流程化思維改造組織及運行機制。"視顧客為上帝",這是來自于西方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中國許多企業也這樣對外宣稱。盡管許多企業為了提升産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下了不少功夫,但顧客們似乎并不買單,因為"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的思維已經根深蒂固。産品和服務"的價格便宜與否,隻應該和功能、材質和技術有關系,不應該和好不好有關心,關鍵是如何讓顧客參與以及接受?當大家都在優先考慮自己利益,一切商業努力自然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這樣下去,自然難有真正的滿意度。
我們借用信息化新技術、新平台重構産業價值鍊時,一定要盡可能縮短廠家與顧客的距離,甚至讓顧客深度參與到廠家的商業價值創造過程中來。空調廠家要建立顧客的信任,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夠無限縮短距離,最好這工廠就像開在自家門口,熟悉的東西自然容易優先占位;二是這工廠的品質标準、工藝水準和制造服務能力透明化,顧客購買産品和服務時内心不會忐忑不安;三是如果這工廠在做産品和服務的商業價值設計時,盡可能讓顧客參與進來,并能自覺履行企業公民責任,顧客的熱情和忠誠度必然大幅提升;四是如果這工廠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産業運營效率,把核心功能做好,确保較高的性價比,顧客就不會再簡單的關注絕對的市場價格。
其四,系統後台可以複雜化,操作前台一定要簡單化。我們認為,在未來的智能觸雲戰略中,即時順暢互動、即時優化功能、即時解決問題應該是空調智能産品及管理系統的設計指導原則。由于空調産業轉型升級之後,将會有不同類别、不同流向、不同來源、不同用途的大量數據要進行交互和開發,這就導緻系統架構設計及運行能力要超強。如果再加上在線服務與支付功能,産業渠道進一步扁平化,系統承載壓力将更大。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涉及到用戶的操作前台及入口,一定要簡單化和方便化。到了這個時候,空調企業廠家可以視需要進入戰略選擇,是全部由自己投入,還是合縱連橫。盡可能讓專業的資源來承擔職業職能,前提是做好系統設計和流程化管理及維護。
總之,空調企業的智能觸雲戰略已經是箭在弦上,誰隻玩虛的,誰就會把自己玩丢,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戰略路徑及方法,同時掌握戰略推進的節奏及資源投入,才是當前最需要考慮的問題。真正的智能觸雲戰略,不是開一兩次新聞發布會就能解決問題的,一定是有系統的考慮和全方位的布局,尤其是人的思維革命。過去的優勢,到了未來,不一定是優勢。不是未來的優勢,一定要舍棄;隻要是未來需要的,都需要投入和探索。也許,敢于不斷革自己命的企業,最适合在未來繼續保持穩健發展!
文章來自:http://www.ytebara.com.cn/index.php?catid=608/